同一天,兒盟公布經濟弱勢家庭調查,兩成弱勢兒童過年只能吃泡麵;另一邊,有業者引進兒童職業體驗城,富小孩玩一場遊戲,可能就是貧窮小孩一、兩個月的飯錢。
活生生的場景,說明一個台灣,確實存在兩個世界。套上流行的M型社會,生活在台灣兩端的小孩,也正搭起這個M型的兩端。
對出生於富裕或窮困家庭的小孩來說,從小一點一滴的差異,讓他們的競爭力從小就有天壤之別。富小孩不愁吃、不愁穿,天天像過年,從小父母精心栽培;窮小孩卻連頓年夜飯都吃不起,天天掙扎於生活邊緣,一頓像樣的年夜飯都不可得,更別說豐厚的壓歲錢或是到豪華的遊樂場來個「角色扮演」。
對小孩來說,他們沒有權利選擇誕生在什麼家庭,也沒權利選擇他們的富爸爸或窮爸爸。成人世界裡的競逐,由成人的努力自己來決定前途;可是在兒童世界裡的起跑點,現實上已早早被畫了一個大大的M型曲線。
五年級以上的人多少覺得社會是公平的,因為那時台灣經濟正在起飛,只要你願意努力,社會就會給你無窮的機會,多少家庭每天豬油拌飯,但對未來卻總是懷抱希望,而且大家都差不多。因此三級貧戶的小孩可以變總統、市場賣魚的孩子可以漂洋過海變名醫,即使沒受過完整的教育,一樣可以成為大老闆。
但如今時代變了,富者愈富、貧者愈貧,社會不再充滿活力與希望,即便高學歷的年輕人都個個擔心畢業即失業,更何況窮人家的小孩連學費都繳不起,年紀輕輕就在職場打滾,面對高物價、高房價,吃飽穿暖都有問題,翻身更是無望。
如今台灣社會存在多少這種無法翻身的怨氣,愈來愈多的怨氣,於是讓社會愈來愈不安、充滿暴戾之氣。
孔老夫子早有名言:「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貧而患不安。」正是當今台灣社會的寫照,貧富差距日益擴大,從小就被迫競爭,而且是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上。
當富小孩在快樂的休閒時,窮小孩還正在為三餐打拚。窮小孩過年的願望只求家裡的經濟狀況能改善、有錢可以修房子、有壓歲錢可拿,這些卑微的願望,我們大有為的政府,我們每天搞入聯的官員,聽見了嗎?
【2008/01/22 聯合報】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文章寫得很好,只可惜對選票沒有利益的事,
大有為的政府是不會去做的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